疾病索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互动交流 > S

丝虫病

时间:2018-01-30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丝虫病


简称
    丝虫病

法定传染病类型
    丙类

感染类型
    蠕虫感染

概述

    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我国,本病由斑氏和马来丝虫所致,通过蚊虫吸血传播,急性期为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慢性期为淋巴管阻塞,常有象皮肿形成,亦有无症状而仅于血内有微丝蚴的亚临床型,即"丝虫感染"。


分期或分型
    临床分急、慢性两期,两期表现可先后出现、交替出现或重叠出现,轻重不一。

传染源
    血中含有微丝蚴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均为传染源,后者意义更大。

传播途径

    经蚊虫叮咬传播。在我国,斑氏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淡色库蚊和致乏库蚊以及中华按蚊、微小按蚊等。马来丝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和雷氏按蚊,其次是东乡伊蚊。


潜伏期和传染期
    潜伏期通常为4个月~1年不等。人感染丝虫后,至少有半数成为血中带微丝蚴的感染者。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出现特异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由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故可重复感染。

流行特征

    斑氏丝虫病流行于人口较集中的城镇与居民点,马来丝虫病在农村多见,感染季节常与当地蚊虫孳生、活动一致,我国多数地区发生在5~10月,但我国南方多数地区气温较高,故常年均有感染机会。


临床表现

    1、急性期。常以淋巴结炎、淋巴管炎、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等反复发作伴发热为特征,发热呈周期性,体温可达40℃,经3~5日自退,以后,又有短暂而反复的发作,部分病人仅低热。 淋巴管和淋巴结炎好发于下肢,在受累的皮肤可出现自上而下的离心性红线;有时出现游走性片状红斑,俗称"流火"。
精索、附睾、睾丸炎多见于一侧,伴寒战、高热、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压痛,数日后自愈,但时有复发。 淋巴结受累部位以腹股沟和腹部多见。 皮肤可发生丹毒样皮炎,多发生在小腿或内踝的上方。
    2、慢性期。主要由淋巴管阻塞后淋巴液的潴留与淋巴管的破裂引起。由于阻塞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如乳糜尿、鞘膜积液等。由于含有大量蛋白的淋巴液外溢到结缔组织中,导致非凹陷性水肿,皮肤及皮下结缔组织增生,皮肤呈鳞状、变厚,呈结节状和赘生物一样,加上继发性细菌感染,在临床上常发生慢性复发性炎症。


治疗和预后

    1、病原治疗
   海群生为首选药物,对丝虫的微丝蚴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但需多次反复治疗才能彻底治愈。其剂量和疗程根据丝虫种类和感染程度决定,一般需3个疗程,疗程间隔1~2个月。治疗中出现反应者,应给予对症处理。
    (1)治疗斑氏丝虫病。海群生0.6g/日,分2~3次口服,连服7日;或1g/日,分2~3次口服,连服3日。
    (2)治疗马来丝虫病。海群生成人1g,夜间顿服,或1.5g,均分为2~3份,每日1份顿服。
    2、对症治疗 
    对急、慢性期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附睾炎和睾丸炎、乳糜尿、象皮肿等临床表现进行对症治疗。经彻底治疗后,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无微丝蚴即为治愈。



黑公网安备 23011002000081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