蛲虫病
时间:2018-01-30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蛲虫病 |
简称 |
蛲虫病 |
法定传染病类型 |
非法定传染病 |
感染类型 |
蠕虫感染 |
概述 |
蛲虫病是由于蛲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和由此导致的睡眠不安。 |
分期或分型 |
无分期或分型 |
传染源 |
人是唯一自然宿主,病人是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1、直接感染:虫卵通过肛门,手—口感染,为自身感染;2、间接感染:虫卵污染内衣裤、被褥、玩具、食物等污染;3、吸入感染:虫卵经尘埃飞扬,从口鼻吸入咽下;4、逆行感染:虫卵在肛门附近自孵,幼虫爬回肠内。 |
潜伏期和传染期 |
潜伏期4~6周,传染期与成虫存活时间相同。通常需要反复感染才出现症状。但大部分感染者无症状,有症状者多为儿童。 |
人群易感性 |
以儿童多见。集体儿童机构中传播率高。成人多从与儿童接触中感染,可呈家庭聚集性。男女感染率无显著差异。 |
流行特征 |
世界各地均有本病。温带、寒带地区感染率高于热带地区,城市高于农村。尤以居住拥挤、卫生水平差的地区为多见,儿童感染较成人多。 |
临床表现 |
一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是由蛲虫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刺激所产生,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小儿哭闹不安。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 |
治疗和预后 |
由于蛲虫病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蛲虫病又极易自身感染、接触感染、吸入感染等。这样蛲虫病易广泛流行,以及在分布上具有儿童集体机械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应同时集体服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
预防 |
蛲虫的寿命较短,一般在肠道内只能生存1~2月,若能杜绝重复感染,注意个人卫生,不经特殊治疗即可自愈。但是蛲虫的抵抗力强,很快发育至感染期,不需中间宿主,不离开人体就可再感染。因此预防的措施,原则要法语是: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个人防治与集体防治同时进行。要大小宣传蛲虫病的危害,感染的方式,预防和治疗的意义等。使家长、老师、保育员有充分认识,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等。勤换洗内裤、被褥。集体儿童单位要严重分铺,床位间有一定的距离。衣服、玩具、食器定期消毒。可用0.5%磺溶液处理5分钟,或0.05%碘溶液处理1小时,虫卵可全部杀死。这种低浓度的碘对人体皮肤没有刺激性,是有效而又简便的消毒剂。对蛲虫病的预防强调应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达到消灭蛲虫病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