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殖吸虫病
时间:2018-01-30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简称 |
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 |
法定传染病类型 |
非法定传染病 |
感染类型 |
蠕虫感染 |
概述 |
并殖吸虫病是由并殖吸虫寄生在人体内以肺部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咳嗽、胸痛、铁锈痰、咯血及游走性皮下结节。虫体也可寄生于人体其他部位而出现多种复杂症状。 |
分期或分型 |
在中国能致病者可归纳为两个类型: |
传染源 |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蠕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的主要传染病是病人,其次有并畜如猫、犬、猪及病兽如野猫、虎、豹等。人感染斯氏(或四川)并殖吸虫后,幼虫不能在人体内发育成熟,故保虫宿主(猫、犬和黄鼠狼等病畜、病兽)是斯氏并殖吸虫的重要传染源,而病人不是传染源。 |
传播途径 |
人主要由于生食,醉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而感染。 |
潜伏期和传染期 |
发病以缓起者为多,早期症状又不明显,故潜伏期不易确定,多为3—6个月,短者1个月内,长者2年以上。 |
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仍可再感染。但病人一般以青壮年与儿童为多,尤其是学龄儿童。 |
流行特征 |
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病例报告。国内约有22个省、市、自治区有该病存在。浙江和东北各省以卫氏并殖吸虫为主,四川、江西、云南、福建等地则以斯氏(或四川)并殖吸虫为主。多见于丘陵地区,沿山溪呈线状分布。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居多,男女无显著差别。 |
临床表现 |
1.起病多缓慢,有轻度发热、盗汗、疲乏、食欲不振、咳嗽、胸痛及咳棕红色果酱样痰。 |
治疗和预后 |
治疗原则: |
预防 |
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改变群众生食、半生食溪蟹,蜊蛄及引用生溪水的习惯,是防止人体受感染的关键,彻底治疗崩溃和病兽,管理好动物传染源,不随地吐痰及大小便,防止虫卵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