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健康起点,希望未来
时间:2025-04-08 来源: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这一节日由世界卫生组织设立 ,旨在引起世界各国对卫生问题的重视,动员各国人民关注和改善卫生状况,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今年世界卫生日中国的宣传主题是“人人享健康,共同促健康”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卫生健康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一、世界卫生日的由来
1946年7月22日,6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纽约举行的国际卫生大会上共同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该宪章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同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并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定为“世界卫生日” ,倡议各国举行纪念活动。不过,考虑到7月大部分国家学校放暑假,不利于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次年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便将“世界卫生日”改为每年的4月7日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大力推广和普及健康知识 。
二、良好卫生习惯助力健康生活
1. 个人卫生
●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咳嗽打喷嚏后等,务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20秒,这样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菌 ,预防疾病传播。
1946年7月22日,6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纽约举行的国际卫生大会上共同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宪章》,该宪章于1948年4月7日生效。同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成立世界卫生组织,并决定将每年的7月22日定为“世界卫生日” ,倡议各国举行纪念活动。不过,考虑到7月大部分国家学校放暑假,不利于动员青年学生参与相关活动,次年第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便将“世界卫生日”改为每年的4月7日 。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各会员国都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大力推广和普及健康知识 。
二、良好卫生习惯助力健康生活
1. 个人卫生
●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咳嗽打喷嚏后等,务必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20秒,这样能有效去除手上的病菌 ,预防疾病传播。
● 勤换洗衣物和被褥:衣物和被褥容易沾染灰尘、皮屑和细菌,定期清洗(一般建议衣物每周清洗1 - 2次,被褥每月清洗1 - 2次),可保持清洁,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
●勤洗澡、勤剪指甲:保持身体清洁,不仅能去除污垢和细菌,还能让人身心愉悦。建议每周洗澡2 - 3次,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同时,勤剪指甲,避免指甲藏污纳垢,滋生细菌 。
●注重口腔卫生:早晚正确刷牙(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巴氏刷牙法),饭后漱口,定期更换牙刷(每3个月左右更换一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
●咳嗽、打喷嚏礼仪: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肘内侧或纸巾遮掩口鼻,防止飞沫喷溅传播病菌 。使用后的纸巾应立即扔进垃圾桶,并及时洗手 。
2. 饮食卫生
●合理膳食:以谷类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同时,注意荤素搭配,适量摄入鱼、禽、蛋、奶、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例如,早餐可以搭配全麦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午餐可以有米饭、瘦肉炒青菜、豆腐汤等;晚餐则可以选择杂粮粥、清蒸鱼、清炒时蔬 。
2. 饮食卫生
●合理膳食:以谷类为主食,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同时,注意荤素搭配,适量摄入鱼、禽、蛋、奶、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例如,早餐可以搭配全麦面包、鸡蛋、牛奶和水果;午餐可以有米饭、瘦肉炒青菜、豆腐汤等;晚餐则可以选择杂粮粥、清蒸鱼、清炒时蔬 。
●清淡饮食:减少油、盐、糖的摄入,每人每天食用油摄入量不超过25 - 30克,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糖摄入量不超过25克 。避免食用过多油炸、腌制、高糖食品,如炸鸡、咸菜、糖果等 。
●食物多样:每天尽量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保证营养均衡。比如,除了常见的米面、蔬菜、水果,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粗粮(如玉米、燕麦、红薯等)、菌菇类(香菇、木耳、杏鲍菇等)和坚果(杏仁、核桃、腰果等) 。
●注意饮食安全:不购买、不食用腐败变质、过期、三无食品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例如,切生肉和切熟食的案板、刀具要分开;烹饪时,肉类要煮熟煮透,尤其是禽肉、蛋类和海鲜 。
●保证饮水卫生:不喝生水,每天保证摄入1500 - 2000毫升的白开水 。可以随身携带水杯,随时补充水分 。如果外出,尽量选择正规商家提供的饮用水 。
三、远离不良生活习惯,拥抱健康
1. 食道癌与烫食:经常食用温度过高的食物,如滚烫的奶茶、热汤、刚出锅的食物等,容易灼伤食管黏膜 。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会不断修复、增生,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建议食物温度冷却至40℃以下再食用 。
2. 结肠癌与久坐:长时间久坐不动,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 ,其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肠黏膜产生刺激,增加结肠癌的发病几率 。平时应每隔1 - 2小时起身活动10 - 15分钟,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
3. 肺癌与抽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 。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很多倍,且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风险越高 。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的关键,同时要注意避免吸入二手烟 。
4. 肝癌与嗜酒: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 ,导致肝细胞受损、脂肪变性,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建议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最好戒酒 。
5. 胃癌与吃剩饭:隔夜饭菜和霉变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长期食用会在体内积累,可能转化为亚硝胺等致癌物质,诱发胃癌等消化道癌症 。尽量不剩饭菜,如有剩余,应妥善保存(冷藏不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
6. 大肠癌与憋大便:粪便中含有硫化氢、粪臭素等有害物质 ,憋大便会使这些物质在肠道内被重复吸收,刺激肠黏膜 。长期憋大便还会导致便秘,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及时排便 。
7. 乳腺癌与熬夜、压力大:现代女性生活节奏快,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 ,进而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同时,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保持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学会释放压力,如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 。2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查,40岁后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
在世界卫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摒弃不良生活方式 。人人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人享健康,共同促健康”的美好愿景 ,让健康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
●食物多样:每天尽量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保证营养均衡。比如,除了常见的米面、蔬菜、水果,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粗粮(如玉米、燕麦、红薯等)、菌菇类(香菇、木耳、杏鲍菇等)和坚果(杏仁、核桃、腰果等) 。
●注意饮食安全:不购买、不食用腐败变质、过期、三无食品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交叉污染 。例如,切生肉和切熟食的案板、刀具要分开;烹饪时,肉类要煮熟煮透,尤其是禽肉、蛋类和海鲜 。
●保证饮水卫生:不喝生水,每天保证摄入1500 - 2000毫升的白开水 。可以随身携带水杯,随时补充水分 。如果外出,尽量选择正规商家提供的饮用水 。
三、远离不良生活习惯,拥抱健康
1. 食道癌与烫食:经常食用温度过高的食物,如滚烫的奶茶、热汤、刚出锅的食物等,容易灼伤食管黏膜 。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会不断修复、增生,进而增加癌变风险 。建议食物温度冷却至40℃以下再食用 。
2. 结肠癌与久坐:长时间久坐不动,肠道蠕动减缓,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 ,其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肠黏膜产生刺激,增加结肠癌的发病几率 。平时应每隔1 - 2小时起身活动10 - 15分钟,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
3. 肺癌与抽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 。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很多倍,且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风险越高 。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的关键,同时要注意避免吸入二手烟 。
4. 肝癌与嗜酒: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负担加重 ,导致肝细胞受损、脂肪变性,逐渐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建议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最好戒酒 。
5. 胃癌与吃剩饭:隔夜饭菜和霉变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 ,长期食用会在体内积累,可能转化为亚硝胺等致癌物质,诱发胃癌等消化道癌症 。尽量不剩饭菜,如有剩余,应妥善保存(冷藏不超过24小时),再次食用时要彻底加热 。
6. 大肠癌与憋大便:粪便中含有硫化氢、粪臭素等有害物质 ,憋大便会使这些物质在肠道内被重复吸收,刺激肠黏膜 。长期憋大便还会导致便秘,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有便意时及时排便 。
7. 乳腺癌与熬夜、压力大:现代女性生活节奏快,长期熬夜会打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 ,进而影响乳腺组织的正常代谢和修复 。同时,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保持规律作息,每晚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学会释放压力,如通过运动、听音乐、旅游、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 。2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房自查,40岁后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
在世界卫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摒弃不良生活方式 。人人参与,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人享健康,共同促健康”的美好愿景 ,让健康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 。
撰 稿:郭 然
审核:李连利
监制:王海娟
图片来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宣传,非商用,如侵权请联系沟通删除)
相关信息:
审核:李连利
监制:王海娟
图片来源|来源于网络(仅用于公益宣传,非商用,如侵权请联系沟通删除)
- 2025年精神卫生重点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召开 2025-04-03
-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月健康信息提示 2025-04-02
- 风疹预防 2025-04-01